每次聽到或是看到這個名詞:輔具,會有一種如熟悉的陌生人般,聽過卻沒有清楚了解名詞背後的意義。
在首頁上方有個小小標語:「為你找到與分享實用生活輔具與科技輔具」,其中提到生活輔具,其實它是輔具(輔助器具,Assistive Technology或Assistive Devices)裡面其中之一唷。
現在就讓我用5分鐘的時間,告訴你:
- 什麼是輔具?
- 輔具的益處
- 輔具有哪些呢?
一次抓到重點,對「輔具」這個名詞有大大改觀!
什麼是輔具?
根據輔具的定義:
Assistive technology (AT) is assistive, adaptive, and rehabilitative device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or the elderly population.
輔具為提供身心障礙者(以下簡稱「身障者」)與老年人的一個輔助、適用、復健器具/設備,讓他們在生活中能夠進行日常活動。
例如:當部分聽力損失的時候,可以透過聽覺輔具:助聽器,可以聽見更多聲音。有了它,讓他們能夠應付需要聽力的場合,順利與他人交流。
其實廣義來說,根據CNS 15390(國家輔具分類標準),對輔具的定義如下:
特別生產或一般用於預防、補償、監測、減輕或緩和機能損傷、活動限制和參與侷限的任何產品,包括裝置、設備、儀器、技術和軟體。
使用對象不再只有身障者、老年人,一般人也包括在裡面。只要是「幫助人類達到活動及功能目的」的輔助器具和工具就算是輔具囉!
像是之前提到的震動鬧鐘、隨身藥盒、輪椅、近年來一直被討論的空氣清淨機等等,這些都算輔具的一種。
輔具的益處

- 可以增加獨立的機動性
- 減少照顧者負擔
- 降低醫療支出費用
- 提高生活品質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心理層面。
輔具的使用,讓他們有了與周遭環境有互動的機會,還有對環境的掌控能力,進而增加自信、提升自尊以及自立,同時也降低照顧者的心理負擔。
對於一般人而言,端看輔具功用,如:
- 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 降低生理負荷所造成的傷害
- 減少壓力等等
輔具有哪些呢?
以CNS 15390對於輔具的分類是以「主要任務功能」,並分為11大類:



講到輔具資訊、補助、諮詢等等,通常會去這兩個網站: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多功能輔具資源整合推廣中心。
如果想知道更多相關資訊,像是:其他地區輔具中心、長期照護等等相關資訊。
裡面的相關連結,提供許多相關單位的連結,有興趣、有需要的人可以去看看唷! - 輔具中心與輔具服務單位
總結
由上述可知,輔具的使用群組不再限於身障者與老人了,而一般人也能夠使用!
使用輔具的目的,是希望有需求者在生活各方面能夠有效率、更方便,讓生活更有品質,也能維持身障者、老人的生活的自主性。
要切記一個點:
要依照使用者需求、能力與環境等等因素,選擇「合適」使用者的輔具。
不要因為選了不適合的輔具,讓使用者不易使用,可能還因此受傷。如有需求,但不確定時,可以諮詢相關專業人士喔!
之後會陸續介紹有關輔具產品如,生活輔具,如果有想先知道的相關輔具歡迎在下面留言告訴我喔!
延伸閱讀:
icons來源:
- Icons made by Smashicons from www.flaticon.com
- Icons made by Eucalyp from www.flaticon.com
- Icons made by Freepik from www.flaticon.com
- Icons made by Flat Icons from www.flaticon.com
- Icons made by DinosoftLabs from www.flatic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