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如:走廊進到房間),大部分都會經過一道門。
撇除自動門,在進出之前,通常會先做一個動作:打開門鎖,才能順利進出。
然而開門的動作看似簡單,但碰到以下情境時卻不盡然:
- 好幾次因為雙手滿載,卻無人協助開門,只能放下物品騰空手來開門
- 家裡有長輩或是手無力、不便的人,開門總是很吃力
- 手受傷,根本開不了門
你有想過門鎖設計,也是開門難易度的因素之一嗎?
碰到這個狀況,我們又該如何解決它呢?
那就是本篇文章要討論的主題,若你也有遇到此問題,我想這篇文章可以幫你找到解方!
想省力開門之前,你需要知道的事

摩擦力與手臂力量
某天你穿著一雙鞋,在柏油路奔跑,那你有想過:
你要在冰上奔跑嗎?
答案顯而易見,除了勇敢的人之外,大部分的人不會這麼做,因為會滑倒。
為什麼跑在陸地上不會滑倒,而在冰上就會呢?
這一切與摩擦力有關係!
而摩擦力又是什麼呢?
因為摩擦力的討論範圍很廣,所以我們以巨觀來看這個問題。
兩個物體接觸表面越粗糙,摩擦力也就會越大。
因為冰上是光滑表面,所以鞋底與冰上很難產生較大的摩擦力,更妄論光腳在冰上走路了。
簡言而之,就是寸步難行!
現在回到開門這件事。
開門難易度與門的重量、門軸等原因有關,其中常見原因就是:門鎖。
大部分家裡的門鎖以光滑喇叭鎖為居多(如封面圖)。
通常開喇叭鎖,除了手掌與喇叭鎖之間的摩擦力之外,還有前臂、手的力量。
舉一個大家親身一定碰過的狀況:用濕的手開喇叭鎖。
此時需要花更多力量,才有辦法握好喇叭鎖,接著開門,對吧?
一般人開喇叭鎖可能沒有太大感覺,但對於長者、因病或受傷造成手不便的人並非如此。
為了克服手掌與喇叭鎖的摩擦力,需要的時間、手部力氣比一般人多上許多!
而且,對手受傷或動作受限的人來說,可能因此感到不適。
參考資料:牛頓運動定律-摩擦力、扭轉乾坤-門鎖握把護套(pdf檔)
效率性
撇開摩擦力來講,今天你一個人雙手大包小包或是搬重物時,卻碰上門鎖是喇叭鎖。
大部分的人,必須將手中物品放下來,空出一隻手打開門。
雖然看似沒什麼,但你為了開門這件事,耗掉時間跟力氣,此時效率已經大打折扣了!
要如何省力開門呢?

討論完以上問題,我們可以知道,該解決的方向會是:找能提升摩擦力或是省力的門鎖。
要找到這種門鎖其實不難,一切取決於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去處理門鎖罷了!
直接換門鎖
如果有機會換門鎖,且你願意花時間動手換或是請人來弄的話,我會建議使用水平把手,也就是用下壓門鎖的方式。如圖:

水平把手鎖相較於喇叭鎖,除了好握之外,可以讓你在不造成手腕扭轉壓力下,輕鬆下壓門把並將門打開。
而手滿物的人,也能運用手肘或是手中物品幫忙下壓,輕易推開門。
ps. 如果水平把手太光滑,可以考慮拿毛巾牢牢綁在上面,藉此增加手掌與把手之間摩擦力。
另外,把手的長度也是省力與否的因素之一,這與槓桿原理有關係了!
就跟翹翹板一樣,你坐的距離離支點越遠,你就越容易下降,越近則反之。
同樣地,運用到把手上,會建議找把手長一點的為佳,較為省力。
不過,目前看到的水平把手長度大多落在13~13.5公分左右,你可能需要花點時間找。
ps. 水平把手樣式很多,提供不少選擇,但記得要先量過門的厚度、門距或開門方向等細節。
了解更多:

圖片來源:momo
開門輔具方面,蠻常看到這一款式的省力輔助握把。
只要套上喇叭鎖,就馬上搖身一變成水平把手了!
不過在選購之前,一定要先量過喇叭鎖的大小(建議4.8~5.8公分)是否符合這一款輔助握把。
了解更多:
你也可以動手DIY
之前看到有人以DIY方式做出開門輔助器,但大部分以3D列印機做到的。
如果你家有3D列印機,或許可以試試看做出這樣的輔助器。
教學、下載檔案:請見於此
其他DIY樣式:E Z Open Door Lever Adaptor、Doorknob Levers by tbirdrv

圖片來源:momo
它也可以套上喇叭鎖,與上一款唯有不同的地方是,基本型仍為圓狀。
不過,它是有特別設計過的!
我們從上圖可以看到,開門輔助器的表面上有紋路,可以防滑(增加摩擦力)。
再來是,它兩端有突出的設計,有兩種用途:

圖片來源:momo
1. 可以說是水平把手的縮小版,即便你的手滿物,也可以輕鬆下壓方式,讓喇叭鎖轉動並打開門。

圖片來源:momo
2. 有夜光貼片,可以烏漆麻黑情況下能看到門鎖。
雖然喇叭鎖需要以轉動方式來開門,但至少在出力上可以幫助你省掉一大半的力量。
了解更多:
同場加映:用腳開門?
雖然是以個人衛生出發點設計的,但也可以應用到其他狀況上。
碰到滿手都是東西的時候,既然騰不出手,那就騰出腳來開門;對於手部無力、不便者來說,若腳有力,也可以輕鬆做到開門動作!
然而用腳開門方式有2種:直接用腳拉、腳下壓某機關並往前推。
這兩種方式不同點在於:門的開法。
大致可分推拉門與有門閂的門(需要轉動門鎖才能開)。
推拉門
它的設計很簡單:在門下裝一個方便腳去勾的設置。
採這種設計的有StepNpull 與 PedalPull,他們差在腳勾的方式不同而已。
StepNpull介紹影片:
PedalPull介紹影片:
基本上,以上兩款都需要在門上鑽洞,而且這比較適合用在公共場所,如:醫院、商場的推拉門。
對雙手無法騰出東西的人,確實是很好的設計;不過對於無力、行動不便者來說,開門會很吃力!
門閂式的門
開門閂式的門方式跟上面推拉式門不大一樣。
就像是腳踏按壓式垃圾桶,運用槓桿原理,以腳按壓方式,讓垃圾桶蓋被打開。
只是垃圾桶蓋變成門而已。
它的設計是,將腳踏按壓機關設置於門下,接著連一條線到門鎖上。
當你腳下壓時,因為有線會拉動並轉開門鎖,接著往前推開門。
目前有看到這種設計的有兩款,分別為 The Foot Knob 跟 Planet NoHander。
The Foot Knob介紹影片:
Planet NoHander介紹影片:
看影片可以知道這種設計,很適合裝在家中的門。
雖然他們的設計有點不一樣,但原理上大同小異。
基本上 The Foot Knob 可以套用於各種門鎖,但腳踏按壓機關需要鑽洞固定。
而 Planet NoHander 的腳踏按壓機關只需黏貼固定即可,但僅適用於水平把手。
The Foot Knob 目前僅在美國販售,而 Planet NoHander 只在東歐販售。
兩者皆未提供國際運送,如有此需求,可以考慮透過代購取得。
總之,用腳方式開門,可以解決雙手滿載與手不便的問題之外,對於目前疫情來說,確實能大大減少手部碰觸門的機率。
總結
生活上有許多設計,如:門鎖設計,對大部分人來說看似理所當然,不會聯想更多的可能問題。
當碰到手無力、受傷、關節炎等狀況,或是雙手滿物,卻無人協助情況下,開門變成一種挑戰。
此時,善用輔助開門輔助器或是改裝下壓式門把(水平把手),會讓開門這件事情更省力、有效率!
希望以上的資訊,能夠幫助到有碰到這個問題的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