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某一天,有許久未見的遠親來作客。
其中一位遠親,年紀已經90歲了,目前與看護一同生活。
然而,她的女兒一臉擔憂告訴我,儘管她年紀大,依舊每天自己下廚。
如果是以家人角度去看,我會擔心,但同時我也為她感到開心,因為她還能夠獨立自己煮飯。
那時候,我只有鼓勵她可以邀請看護一起煮飯,互相幫忙,卻沒有及時想到以下2個問題:
- 家中的廚房環境是否符合遠親的狀況?
- 有無其他相關廚具輔具協助她輕鬆備菜、煮菜?
事到如今,家母也遇到類似問題,所以決定好好了解廚具輔具。
很可惜的,網路上並沒有太多的資訊,於是將我所蒐集到有用的資訊統整於此篇文章。
如果你有年邁的家人,或是因疾病、外傷所致,無法擁有下廚機會的話,那麼我會建議你可以看這一篇文章!
下廚限制

下廚的意義,對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
可能是一件生活的樂趣、獲取一種成就感,甚至是一個獨立的象徵。
然而隨著年齡越大,生理方面老化,如:肌耐力不足、平衡感變差;或疾病、外傷等原因,導致某些動作無法順利做出來、無法行動等等。
基於上述原因,可能讓一個人能做的項目大大減少,像是下廚這種高難度的事情,能做到完全自理烹調非常有限!
對一位有下廚習慣或是以烹調為快樂來源的人來說,可能因此受到打擊,在心理上會承受某種壓力,如:會自責、擔心造成家人負擔等等。
接著進入一個負面情緒、悲觀的狀態。
所以在他們有意願,但在執行上有困難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呢?
先從了解使用者的狀況開始,知道他們的需求和能做到哪些事情。
再進一步針對廚房環境做一些變化、善用輔具和廚具輔具等等,同時,家人也可以協助分擔他們執行困難的事項。
ps. 如果認知上有困難者,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建議給予較簡單可執行的事項、貼上圖像化說明,讓他們能夠理解,並順利執行。如:洗菜。
調整廚房環境



調整環境要取決於使用者狀況,並提供安全的廚房環境,甚至也可以善用輔具來配合既定的環境。
不耐久站者
建議可以坐著進行備菜、煮菜,只是需要調整工作台、流理臺高度。
可以找一個適合坐高的桌子進行備菜。
ps. 如果有輪椅,建議桌下或流理台下要有空間讓輪椅進去,這樣備菜會比較省力、方便。
取得高處物有困難者
除了善用穩固、安全的凳子或工具,增加高度去取得物品之外,你也可以先從周圍環境容易調整的開始,如:將常用物品放在容易取得的位置。
或者也可以善用多功能取物夾,來增加做事的效率以及提升安全性。
*延伸閱讀:你需要多功能取物夾嗎?肩膀痛、腰痛很難拿取物品怎麼辦?
總之,記得一定要先保護好自己的安全!
彎腰或蹲下困難者
有些人會將鍋器具、醃漬罐、材料等等放到置物櫃,很不巧的置物櫃的高度比身高來得低。
彎腰、蹲姿有困難者,除了取物會比較辛苦之外,傷腰、跌倒風險也會提高。
解決方式跟取得高處物提供的方法一樣,調整成方便取得物品的位置、善用多功能取物夾。
其他注意事項
除了針對使用者狀況去調整廚房環境之外,同時,也需要注意一些很容易忽略的小細節:
- 廚房環境的燈光要充足
- 地板盡可能要平整防滑(至少要穿鞋)
- 地上不要有任何雜物堆積
- 工作台或流理臺不要有堆積物,而擾亂視線
- 器具顏色盡可能有對比性
可以選擇:紅、黃、橘色為主
廚具輔具



環境調整大功告成後,接下來要討論廚具。
目前廚具大多較符合一般人使用為主,很少有通用設計的廚具。
不過,所幸現在有些公司為了長者、行動不便、手部動作有困難者,設計了不少廚具輔具。
除了運用廚具輔具之外,也可以善用家電類的產品,來提高做事效率性。
廚具的選擇或調整,一樣依照使用者的狀況和需求去決定。
以下分別以備菜、下廚兩主題去介紹幾個好用的廚具輔具以及家電類,同時提供選購需要注意的小細節。
備菜過程
煮飯前,免不了需要處理菜、肉、蛋等等,而備菜過程可以說相當複雜。
備菜的相關廚具,可謂百百種,就以處理蔬果類來說:
- 切菜、水果:要拿出砧板、刀子
- 刨絲:要使用刨絲刀或是刨絲盒
- 蒜泥:最簡單就用磨泥器、壓蒜泥器等
光看只是處理蔬果類來說,要拿出不少器具,而且大部分需要雙手才有辦法做得到(一手固定,一手處理)。
然而要找到多個合適的廚具,確實需要花時間和金錢。
如果可以的話,直接找那種一次齊全各種廚具的器具或家電類產品,當然也可以針對某個需求去選擇適當的廚具。
廢話不多說,我們直接進入正題吧!
【OO生活輔具】多功能食物料理板
真的不得不說,我查很多適用長者、單手操作者的廚具,最後還是覺得這個多功能食物料理板CP值很高,一次結合各種實用功能。
它的重點是:固定,讓只有單手操作者可以輕鬆切菜、削皮、打蛋等等。
舉例來說:
- 可調整式固定座
依照物體大小去固定好,如:碗、菜等,即使手沒力或只有一手也能輕鬆打蛋或切菜。
- 蔬果固定針
如果很難固定水果,可以運用這個固定針,這樣就可以單手切水果了。
- 底部附有吸盤
料理板可以固定在檯面上,不怕砧板飄移。
當然還有更多功能,我們可以看以下介紹影片:
多功能食物料理板解決了單手操作者的困擾,節省到處拿廚具的力氣,也省下切片器、刨絲盒等器具的荷包。
它已經算是萬能的廚具了,硬要說沒有的設計,大概就是磨泥器了。不過好加在是它有調整固定座,所以有在尺寸範圍內,基本上可以固定好並磨泥。
雖然它是針對單手操作設計的,但這也適用於長者、手部動作困難者唷!
*OO生活輔具有提供讀者優惠,於官網結帳時只要輸入折扣代碼:Tammy95,即可享有95折優惠唷!
了解更多:
刀類
如果手部握力較差或手腕不適(如肌腱炎),可以找握把為直立式設計的刀子,如圖下2款刀子:
磨泥器、絞碎器
如果想要找那種快速協助磨泥或切得更細碎功能的話,盡可能選擇按壓方式為主的廚具,如以下這款【PUSH!廚房用品】壓蒜器。
雖然它標題是寫壓蒜器,但是它也適用於薑、洋蔥、青菜、水果、花生仁等等固體食材。
如果涉及到想要更多功能,如:做出粉狀、絞肉,你可以往食物調理機/料理機方向去找,如以下2款:
基本上食物料理機都可以做到做出粉狀物、打泥、絞肉、研磨等等功能了,主要就看使用者需求是什麼,再去選擇即可。
了解更多:
水果削皮器
削皮通常需要一手固定,一手去削。對於手部力量不足或是單手操作者,做這個動作會比較困難。
除了尋求家人協助之外,可以考慮多功能食物料理板,只是比較費力,需要各種角度去削皮。
若想要方便快速削皮功能,可以考慮像這款的IBILI 旋轉式蘋果削皮器:
快速打蛋器
如果說只針對打蛋這一塊有需求的話,除了想辦法固定碗之外,也可以找那種按壓方式,並自以迴轉方式打蛋。
像是法國mastrad的快速打蛋器,這類的打蛋器在烘焙一塊還蠻常見的,有興趣的可以往烘焙類廚具找。
介紹影片:
了解更多:
其他相關廚具輔具:
- 【OO生活輔具】開罐器/開瓶器
有各式各樣的功能,可依個人手部狀況去做選擇。 - 【OO生活輔具】搖動式省力水壺架
不須提水壺,運用槓桿原理幫助你倒水!
烹調過程
備菜完成的下一步就是煮菜了,要記住大原則就是:好拿握、安全!
鍋具
市面上有許多平底鍋、炒菜鍋等鍋具,可供選擇。
但在選購的時候,需要注意鍋具:
- 材質是否很輕?
- 手把是否容易拿握?(建議有雙柄)
- 是否容易清洗?
如果因疾病或外傷導致手腕活動角度受限或是只能單手操作,可以找有特製手把的鍋具。
關於特製手把的鍋具樣子,可以參考這個網站:準備食物用的輔具。
*鍋具相關器具:鍋具固定座
鍋鏟
如果肩膀不易抬起或是手腕活動角度有限,可以找像上面介紹到刀類的直立式握把設計方向去找鍋鏟。
若是要非慣用手去操作鍋鏟,畢竟靈活度跟肌力還是有差,這時候可以考慮像下圖的夾式鍋鏟。
簡單夾起並翻面,甚至可以將菜、魚等料理夾起來放到餐盤上。
目前看到有很多類似夾式鍋鏟,可以往烤肉類器具方向去找,只是有2件事需要注意一下:
- 夾式鍋鏟長度
太短可能會被鍋具燙到 - 是否好施力?
當溫度高過該爐子設定的溫度時,會自動關火。
除了選購防乾燒安全爐之外,其實還有其他選擇:自動關瓦斯爐開關。
究竟它是什麼東西呢?有興趣的人可以看這一篇文章:小博士愛新知「防乾燒瓦斯爐」與「自動關瓦斯爐開關」,它整理得蠻詳細的!
總結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同時,對於有下廚習慣或是喜愛烹調的人來說,煮飯這件事對他們意義很大。
意義在於:能夠獨立或是自我肯定的象徵。
隨著年紀漸長、疾病困擾、外傷原因,讓原本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卻很難完全做好、做到。
雖然有些人會說,料理三餐交給孩子或是照顧者就好,不用自己下廚多棒,但其實他們內心會想要自己來或是幫家人一點忙。(除非他們說他們樂意有人協助處理三餐就另當別論了。)
若無法做到下廚這件事,可能讓他們在心理上承擔不必要的擔憂或自責。
藉由環境的調整以及善用輔具,除了可以提高烹調的安全性、效率之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能夠有自立的空間、建立信心,完成這件複雜度高的任務。
同時,家人也可以多參與、協助他們的烹調活動,增進感情,也能一起做出佳餚!
希望此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讓喜愛下廚的長輩或家人能夠藉此重拾煮飯的樂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