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在人類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只是作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基礎,還有辨別聲音以應付不同情境等等。
當聽力受損或減退時,第一個想到的輔具會是:助聽器。
之前查詢助聽器相關資料時,看到「輔聽器」這個名詞,亦是大部分長者會考慮的聽力輔具之一。
後來參加今年的輔具展,才得以解開輔聽器的真面目!
這篇將會與你分享:
- 輔聽器與助聽器之差別
- 選購前需要知道的事
- 輔聽器的參考廠牌有哪些
聽力退化會怎麼樣?

隨著人口高齡化,以及年輕人使用耳機頻率增加,聽力受損人口比率不斷成長。
聽力退化、受損,就像你的視力下降看不清一樣,會影響到生活品質。
不只是生活層面的限制,還有生心理的變化:
- 無法進行有效溝通,因此減少交流、社交頻率,進而累積心理壓力,導致人際關係疏遠。
- 因接收刺激變少,大腦皮質會快速萎縮,增加失智症的機率。尤其聽力損失越嚴重,失智症增加機率也越高。
- 聽力很差時,只能靠視覺或其他感官來接收資訊,結果對於平衡和步態的專注就會變少,反而提高跌倒的風險;尤其年紀越大就有很高的跌倒機率。
因此有人特別探討戴上助聽器是否能減緩以上所述的問題?
在2019年,有一篇針對66歲以上長者聽力受損配戴助聽器後的研究,發現:
可以延緩、預防失智症、焦慮或憂慮以及跌倒的風險。
其實,更重要的是要及時診斷以及早點配戴助聽器,或許會延緩認知下降的診斷和減少跌倒受傷的風險!
輔聽器與助聽器差別

若能在聽力限制上給予適當的輔助,通常會讓一個人的生心理有所改變,進而增加信心,提升安全性。
然而,有數據指出70歲以上的人,有配戴助聽器的比例不到30%,雖然這是美國的數據,但發現不管是哪個國家,也都會有這樣的情況。
以下為未接受配戴助聽器之常見原因:
- 因聽力退化配戴助聽器,有種被貼標籤的感覺:我老了,而不願意配戴。
- 續上,因此會有人找較小、不明顯的助聽器,結果因為手部精細不協調,操作上變得不方便。
- 感到不適應,如:耳道內異物感、一下接收太多聲音等等。
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出現第二選擇:輔聽器。
輔聽器不算是一個助聽器,它可以說是小型擴音器。
其實輔聽器各有利弊:
Pros
Cons
一般來說,適用於輔聽器的對象通常是:
- 聽力損失為輕度者
- 僅在單純環境下使用者(與家屬、醫療人員溝通者、看電視)
若非聽損輕度者,或使用輔聽器未能解決聽力帶來的問題,建議要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做聽力檢查,並及早找出合適的聽力輔具!
輔聽器有哪些呢?

如果確定要使用輔聽器,記得一定要試聽使用看看,找出哪個輔聽器適合你!
在台灣看到的輔聽器,通常會有兩種形式收聽聲音,端看個人喜好、需求和習慣決定即可:
- 手持式
- 耳機式
以下會分享有哪些輔聽器的廠牌是可以深入了解的。
總結
老人聽力退化是一個必經過程,重要的是該如何在有限聽力下,提升生活品質、維持社交能力。
除了助聽器之外,若尚未有明顯聽力受損或使用環境單純者,如:以溝通為主,或許輔聽器會是一個好選擇。
雖然輔聽器有很多選擇,但這要取決於使用者親身體驗才會知道哪個輔聽器適合自己。
希望以上提供的資訊,能幫助你更認識輔聽器,也知道有哪些廠牌可以選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