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要一生都靠鼻胃管進食......」動完口腔癌手術後的阿元這麼說。
當時舌頭已經被切剩不到1/3,咀嚼、吞嚥功能所剩無幾了,基於他的動機很強,我們也決定幫他想辦法。
由於牙齒也是剩下幾顆,所以只能吃有絞碎、泥狀和液體類的食物,查詢的方向會比較偏向喝的方面之輔具。
其實幾年前在找這類型輔具,可是費了不少心力、不斷詢問之下,才找到適合阿元的喝水輔具。
經過阿元努力做吞嚥訓練,再搭配輔具,最終成功拔掉鼻胃管。看著阿元順利使用輔具跟家人一起吃飯,無疑是一個幸福時刻。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喝水輔具上市,幫助到不少有需求的人,很可惜的是,目前沒有看到統整這類的資訊。
所以,我決定把它整理起來,讓有需要的人可以在這篇文章中一次取得資訊!
哪些人需要喝水輔具?

進入正題之前,先了解吞嚥動作階段,之後解釋為什麼這些人需要喝水輔具,會比較好理解。
正常吞嚥動作3階段
- 口腔期:食物在嘴巴裡面咀嚼後形成「食團」,並將食團向後方推送;液體則是直接經過口腔,向後方推送。
- 咽部期:推送到舌根地方的時候,會引發吞嚥反射。
這個反射會讓氣道被蓋住,接著打開食道的括約肌,讓食物順利通過。
這個時期非常重要:要蓋住氣道,不要讓食物跑進去。而這個機制若無效,食物就會嗆入肺部,嚴重則可能會有吸入性肺炎。 - 食道期:藉由食道蠕動方式,把食團送到胃。
光看文字,可能還沒有辦法想像,於是找影片給大家看。
這是英文版的,目前找不到中文版可以像這部有清楚圖解影片。
這部影片大概看到 0:50 就可以了,我也會備註影片中的哪一段屬於哪一期。
影片備註:
有2個管道,前方為氣道,後方則為食道。
- 口腔期:0:05~0:20
- 咽部期:0:21~0:45
- 食道期:0:46~0:50
老人
隨著年齡增加,生理機能也漸漸老化,其中吞嚥功能也會受到影響。
對喝的部分來說,會是咽部期問題為主。
因為老化,吞嚥保護反射動作時間變長,蓋住氣道的時間也變長。
我們也知道憋氣久了,就會很想要趕快呼吸,所以老人常發生吞嚥完後就會馬上吸氣的情況。
如果大口喝液體的東西或是吞嚥時分心講話,是很容易嗆到的。
另外,盡可能避免仰頭喝水(吃東西也是),因為仰頭的時候,會打開氣道,可能增加液體誤入氣道風險!
當有神經肌肉系統問題,像是腦中風、帕金森氏症、失智症、食道遲緩不能等等,吞嚥困難在老年人發生的比率也比較高。
手部力量不足或容易手抖
這可能跟吞嚥機制沒有太大關係,但我們喝水、果汁,一定會需要手部動作,才能將流質液體送進口中。
身體機能退化或是疾病,如中風、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等,導致肌力、握力不足、手部精細動作控制不佳,和手部顫抖的情況。
因為這些因素,拿杯子會變得很吃力,沒有辦法好好喝東西。
吞嚥困難
說到吞嚥困難,大部分的人會想到的是食道癌,其實口腔癌、喉癌、甲狀腺腫瘤等等也會造成吞嚥困難。
舉例來說,口腔癌會有咀嚼不協調、吞嚥困難的情形。動過手術後,口腔組織如舌頭被切掉的話,在口腔期、咽部期的部分會受到影響。
上面提到的其他腫瘤造成的吞嚥困難原因,可以參考這一篇文章:造成吞嚥困難的不是只有食道癌!這幾種腫瘤也要注意
頸部受傷、後仰困難者
通常為了喝光所有的流質液體(如:水),頭部盡可能會往後仰並喝光。
頸部受傷或其他疾病,如:關節炎、脊椎病變者,造成的頸部後仰限制,再加上容器的設計原因(如:鼻子容易碰到杯緣),喝流質液體會變得很困難。
孩童
上面談到的吞嚥動作階段,要有成熟的神經肌肉發展才能做到。對於孩童來說,需要到 6~7 歲時,整個吞嚥機制才會成熟。
補充:
以剛接觸副食品的寶寶來說,多少會練習喝水。
此時因為還沒辦法很好控制頸部肌肉,若直接給杯子給他喝,只要稍有不注意,很容易會嗆到。
這也是為什麼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學習杯的產品出現。
使用喝水輔具有什麼益處?



除了讓使用者輕鬆喝水、飲料,甚至是湯之外,最重要的是,在心理層面給予很大的支持,比較有信心去飲食。
在文章一開頭有提到阿元因為動了口腔癌手術,吞嚥、咀嚼功能必受影響。
對於自尊心極強的阿元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因為日後再也無法真的像我們一樣可以輕鬆進食、吞嚥。
雖然我們覺得裝鼻胃管並沒什麼,可是對阿元來說,需要注意感染問題、外界眼光、無法體會食物的觸感,給自己很大的心理壓力。
因為阿元的想法和強烈的動機,於是開始很努力做吞嚥的訓練還有搭配我們幫他找到的喝水輔具不斷的練習。
其實醫療人員對於阿元是否能拔掉鼻胃管是存有疑慮的。
當他們看到阿元能夠用不到1/3舌頭並搭配喝水輔具,完成吞嚥的動作的時候,才同意將鼻胃管拿掉。
阿元現在都有在使用喝水輔具來喝湯、茶和水,只是這樣的一個輔具,讓他真的可以比較有信心,能夠自立去完成一日三餐、喝他想要喝的東西。
我們也因此能夠比較放得開一起吃飯,享用大部分的美食。
這也呼應之前寫的一篇文章「5分鐘快速了解輔具是什麼?原來輔具範圍可以這麼廣!」所談的輔具益處:
進而增加自信、提升自尊以及自立,同時也降低照顧者的心理負擔。
通常這類的輔具,基本上建議選擇比較輕或是好拿握的杯子為主,接著再去看它的特別設計和功能。
其實這類輔具不只裝水,只要是液體、泥狀物都能夠適用,端看個人自身狀況和需求所定。
斜口杯
我們在使用一般杯子的時候,因為杯緣會碰到鼻子,會很難將水喝完,所以需要將頸部往後仰,才有辦法做到。
這種斜口杯杯緣有特別切口設計,目的是:
不用後仰太多就可以輕鬆喝水,也能輕鬆看見水量。
適用對象可以是:
- 老人
- 頸部後仰受現或受傷者
- 孩童
關於斜口杯,下面有2款可以選擇。



圖片來源:momo
特點:
- 重量輕
- 材質柔軟,可左右擠壓
可使杯口成三角漏斗狀,讓張口不易的人能輕鬆吃藥喝水
同場加映:環保斜口杯
具有把手還有活動式濾片,讓茶葉或茶包可分離沖泡。(建議拿掉濾片會比較好喝水,不然在喝的時候感覺會卡到濾片...)
了解更多:
二、鼻曲型杯
(更多資訊:OO生活輔具)



圖片來源:OO生活輔具



圖片來源:OO生活輔具
【Daiwa】日本製易飲杯
(更多資訊:樂齡網)



圖片來源:樂齡網
圖片看起來是不是沒什麼?那可就錯了!
它的內部採用傾斜式設計,可以做到2件事:
- 使用吸管喝的時候,讓水或飲料可以比較集中,不擔心沒喝到邊邊剩下的液體
- 直接飲用(如下圖),不用抬頭後仰也能喝到水



圖片來源:樂齡網
適用對象:
- 老人
- 頸部後仰受現或受傷者
- 孩童
了解更多:
不倒杯
(更多資訊:OO生活輔具)



圖片來源:OO生活輔具



圖片來源:OO生活輔具
它有幾個很棒的特點:



圖片來源:OO生活輔具
- 底部有特殊圓弧造型,可以避免水翻倒的窘境
- 內部有雙層設計:
不用擔心燙手、省去裝冷飲而產生水珠擦拭的麻煩 - 有雙握把弧形設計,比較好拿握
- 有出紅色款式,為了幫助阿茲海默症能夠容易辨識,進而改善飲水量



圖片來源:OO生活輔具
- 有加高杯嘴設計:
頭部不用特別往後仰,且不怕外漏! - 有大孔徑,可插入吸管(上右圖之小圖)
適用對象:
- 學齡前兒童
- 手部控制功能不佳
- 老人
- 頸部後仰受現或受傷者
同場加映:夜光不倒杯
除了有不倒杯的功能之外,圓弧底部增加夜光功能。在白天於光源下吸收光線,晚上可持續發光 8 個小時。
讓你在半夜喝水再也不必開燈找水杯,不用擔心因為燈光而破壞了睡眠品質!
不倒杯介紹影片:
了解更多:
長嘴式防嗆杯
(更多資訊:OO生活輔具)



圖片來源:OO生活輔具



圖片來源:OO生活輔具



圖片來源:OO生活輔具
可以控制流量。
杯蓋上有設計空氣對流孔,蓋住時能減緩液體流量,減少嗆到的發生!



圖片來源:OO生活輔具
長嘴式設計:
- 頭部不用往後仰或是在斜躺情況下,就可以輕鬆飲用
- 離口腔運送食物會比較近



圖片來源:OO生活輔具
附兩種孔徑杯蓋可交替使用。
- 小孔:水/無顆粒飲料
- 大孔:泥狀/有顆粒飲料
另外,它有出紅色款式,為了幫助阿茲海默症能夠容易辨識,進而改善飲水量。
若有手部力量不足或手抖者,可以搭配使用雙耳握把杯架。
因為這款可以控制飲用流量、長嘴式設計,還能搭配雙耳握把杯架,所以適用對象還蠻廣的:
- 老人
- 孩童
- 頸部後仰受現或受傷者
- 吞嚥困難者
- 手部力量不足或容易手抖(搭配雙耳握把杯架)
ps. 記得不要裝太燙的湯、水或飲品,等放涼再裝進去。
了解更多:
同場加映:單向防嗆吸管
(更多資訊:OO生活輔具)



圖片來源:OO生活輔具



圖片來源:OO生活輔具
這款形式可能跟上面介紹的輔具有點不太一樣,但還是想介紹我發現不錯的輔具。
這個吸管是採用單向活門設計,可使液體停留於吸管中不會馬上回流。
同時也能避免吸入過多氣體,防止瞬間吸入過量液體以達防嗆的效果。
可惜是因為它是用單向活門設計,不適用於有顆粒或是泥狀的飲料。
雖然對於吸力不佳的人來說,用起來會比較吃力;但是因為吸管直徑比較小,又有活門稍微阻擋,也可以當作吸吮訓練使用。
另外,吞嚥障礙者也可以使用這個吸管,不過,若有口腔活動很差或是吞嚥困難嚴重到只能靠鼻胃管的話,不適合使用吸管類,避免會嗆到。
這個吸管是一組的,提供 25 公分和 18 公分各一支,可依照個人習慣或是杯子高度去使用。它還有附上吸管夾,讓吸管可以鉤於杯緣,固定吸管防止滑落。
了解更多:
喝水輔具總整理
使用對象 | 適用喝水輔具 |
---|---|
老人 | • 斜口杯 |
手部力量不足或容易手抖 | |
吞嚥困難 | • 長嘴式防嗆杯 |
頸部受傷、後仰困難者 | • 斜口杯 |
孩童 | • 斜口杯 |
總結
先介紹吞嚥機制後,想必對於喝流質液體困難的原因有了大致上的了解。
善用喝水輔具,讓使用者可以輕鬆飲用,也能增加自信心、自立。
我在整理關於喝水輔具的資訊的時候,發現款式相較於幾年前來說,有了很多的選擇。
接著就依照你或是親朋好友自身的狀況和需求,去選擇合適的喝水輔具就可以了。
如果選擇上有疑慮的話,會建議找專業醫療人員評估唷!
希望以上資訊,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你或是你的親朋好友,能夠輕鬆拿、簡單喝!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